“羽扇綸巾,談笑間,檣櫓灰飛煙滅。”
扇子不僅在詩文里穿行,也常在影視作品中現(xiàn)身,諸葛孔明的羽扇,唐代仕女的團(tuán)扇,日本盛裝女子的小扇和歐洲貴族階層華麗的扇子……它早已脫離最初扇風(fēng)納涼的作用,更代表著風(fēng)雅、地位和權(quán)勢。
十六世紀(jì)初,葡萄牙商人和傳教士從中國運回的稀奇之物中就有扇子。
扇子傳入歐洲以后,在很長時間里只限于宮廷和貴族使用,其制作材料非常珍貴。扇面多由真皮、紙張、綢緞制成,再飾以蕾絲花邊和羽毛,扇骨用金子、象牙、龜甲等制成,更名貴的還鑲嵌珍珠寶石,極其奢華瑰麗。
我們所熟悉的英國王室的瑪麗女王、維多利亞女王都是扇子迷。
由于華麗珍貴,扇子成了最體面的禮物之一。 所以維多利亞女王在一八四零年與阿爾伯特親王結(jié)婚時,親王的結(jié)婚禮物就有四把來自德國哥達(dá)的古扇,而其他貴族爭相送的也大多是扇子。
瑪麗女王有把羽毛扇,銀鑲扇面上有用鉆石拼綴的家族姓氏“May”,還有一頂綴滿鉆石的琺瑯王冠與之相配。
不僅僅是兩位女王,這些華麗的扇子還深受歐洲貴族階層淑女們的喜愛,在十七、十八世紀(jì)法國凡爾賽宮廷舞會上,盛裝出席的淑女們都會拿著自己的扇子向追求者們傳遞信息,與情人進(jìn)行私密對話。
英國作家科克就收集了各國婦女的扇語。比如說,打開扇子遮住臉的下半部就表示:“我愛你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