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0公里,從鋼筋森林到郊野度假,自駕一個半小時足矣。
但是把一整座破敗了百年的清朝宅子,從100公里外原封不動的搬上山,是好幾年。
拆下一個一個零件,編號,修復(fù)……這樣的事情,一生搬一棟樓,就已經(jīng)很了不起。
偏偏認識一個大叔,從幾十年的老宅到百年古宅,再到千年書院……號稱最強「古宅搬運工」~
中國5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一共有3000座,每一座城市都變成了高樓大廈的樣子。可是,中國文化在整個中國的城市中,已經(jīng)徹底崩潰了,只剩下一點渣滓!
——王澍
古村落正在撥打120!
——盧強
我們看見,城市在轟隆隆地大拆大建,農(nóng)村在悄無聲息地凋謝凋敝。
蓋上西洋小樓,壘起高樓大廈,貼上光亮亮的玻璃幕墻,每個城市都五光十色地一模一樣……
抬頭看看美麗的城市,我們不知家在何方,唯一知道的是曾經(jīng)的家鄉(xiāng),再也回不去了。
武夷山廌山書院
城市在發(fā)展,可是傳統(tǒng)更應(yīng)該被銘記!
想把那些古建筑從水墨畫中拯救出來,那些都是我們來時的路。
于是,總有那么一些人,一生都在時代的潮流里抗爭,在山水間奔走,從轟隆隆的機車大隊里,搶救下那些即將消失的老宅,比如盧強。
清華大學(xué)博士、建筑師、研究學(xué)者、房地產(chǎn)商,這是身邊的人給他定下的幾個標簽。
但是他卻說,自己是一個耕種者,借著古宅,灑下中華文化的種子。
德懋堂老宅為清代古宅
他播下的第一個種子,是安徽黃山腳下豐樂湖的德懋堂。那時候的德懋堂,躲在黃山歙縣的一個小村落里,廁身窄巷,敗瓦頹垣,在綿綿陰雨中更顯飄搖。
推薦閱讀:【黃山德懋堂】
木梁、木雕、天井、陡梯、馬頭墻……不放過所有的一磚一瓦,他把德懋堂整體搬到了豐樂湖畔,并進行了改造和更新。
整體搬遷后的德懋堂正門